病虫害的发生会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,白粉病就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。白粉病发生会导致叶片枯黄、植株衰弱、产量下降。
在白粉病的防治工作中,做好预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。结合白粉病监测仪的使用,提升农田环境白粉病孢子的存量和扩散状态,提升白粉病的能力。
在白粉病的防治中有着多种防治措施。
减少病害发生基础:
选用抗病品种。选择经审定的抗病品种,从源头降低发病风险。
合理轮作与间作。避免连作,与非寄主作物轮作,减少土壤中病菌残留。
优化栽培管理。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,避免过量施用氮肥。避免过密导致田间郁闭,防止田间积水。
化学防治:
化学防治是快速控制白粉病的有效手段,在作物苗期、开花前或病害高发期,提前喷施保护性药剂这样能够降低病害发生规模,降低危害性。比如石硫合剂、硫磺悬浮剂,能够直接杀死病菌,低毒,适合早春预防。
在白粉病治理中,要将被动治理转变为主动防治,小麦白粉病监测仪通过采集作物种植区的生长环境情况,并根据系统内建模型进行小麦白粉病的发病情况预测。提前做好防治措施,是作物粮食稳定的保障。